English

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2000-01-10 来源:光明日报 周文斌 我有话说

中国工程院在1999年增选院士的工作中,对候选人的学风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凡发现有蓄意夸大本人作用、蓄意拔高成果水平及利用职权侵占他人成果的,一律进行认真调查,并在评审中进行相应处理;凡发现有候选人或其所在单位给院士送礼品的,不论其学术水平高低,一律不能当选。这一震聋发聩之举,反映了我国科技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决心和勇气,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随着科技工作的职业化,科学研究已成为一种既高尚而又有利可图的活动,科学家也成了一个受到社会崇敬的群体。然而,科学研究又是一项十分艰辛而富有竞争性的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甚至要冒失败的风险。在这种动力和压力并存的情况下,总有极少数人希望通过某种“捷径”来获取利益或荣誉,科技界所屡禁不止的剽窃成果、夸大事实、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不正之风的内在动因盖出于此。另外,社会上一些庸俗低级的思想行为也不可避免地会侵入科技界,成为少数人丧失科技道德的外部环境。发生在十多年前的巴尔的摩事件,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美国病毒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尔的摩在自己的合作者的弄虚作假行为被揭露后,居然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声望对作假者予以保护,导演了科学史上一出令人震惊的悲剧。

据有关人士透露,我国近些年来违反科学道德的事件呈上升趋势,其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有所发展,伪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等奖”证书者有之,窃取他人成果为己有者有之,利用送礼等庸俗手段获取名利者亦有之。为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杜绝科技界的不正之风,中国工程院所采取的举措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了不正之风,就要有堵住这股风的手段;有了践踏科学道德的行为,就要有制止这种行为的措施。让企图通过走“捷径”获取名利者知道此路不通,让科技成果的巧取豪夺者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这些人那颗为名利而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搞科研,除了需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也还必须有像中国工程院那样的硬措施。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笼统地反对科技人员获取名利。事实证明,正当的名利的确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动力,一种催化剂,而名利思想的恶性膨胀,就会干出违背科学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蠢事,甚至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由此看来,科技人员只有正确对待名利的诱惑,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才可能避免误入陷阱,才会始终保持洁净的心境和高尚的情操,才能以科学的精神来对待科学事业。我们应当时刻牢记,科学家的天职是追求真理,是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创造全人类的文明幸福,因此,奉献精神、协作精神以及不怕艰苦和勇于创新精神应是科学家本色,永远也不能丢掉。

在整个人类中,科学家是具有高度智慧的群体。这样的群体,理应成为道德的典范和社会公众的表率。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科技人员正是这样做的,他们的求真务实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曾经展示了科技人员高尚的人格魅力,谱写了科学史上的辉煌篇章。那种为名利所累而践踏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人,只是整个科技大军中的极少数。如果我们能把科学乐章中的这些不协调音符清除掉,无疑将会对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莫与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心王”。这是古人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当人类进入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新时代,我们更有理由寄希望于科技界,寄希望于科学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